参加中美灾难医学救援培训有感

2016-06-03

    一周的学习结束的好快,学到了很多平常接触不到的知识与理念。依稀记得当听到黄护长说四月底有一周的中美灾难医学救援培训,由于是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的导师授课,需要全英文教学。本着好奇心和自我挑战,我报名了,本以为没有机会去参加,没想到护长帮我争取到了名额,兴奋的同时也觉得压力好大,从来没有参加过类似的学习,怕听不懂,怕不理解。所以我就把资料打印下来,一句一句的看,还跑到中大图书馆翻阅有关灾难医学的书,提前做准备,询问一些急诊老师和医生。也多亏这些准备,美国导师讲的,我听一半,猜一半,基本上也都能理解,再加上熊教授的中文讲解,发现学习比我想象中的容易,也让我心无顾虑的去思考,去学习。

    灾难,我一直觉得离我挺远的。近十年中国时有大灾难发生,自己上学时,就想过当志愿者,但后来想想自己没有相关经验及急救技能,可能去到现场未必能有所帮助,还可能因此而成为负担。我对灾难方面的学习还挺感兴趣的,希望自己有相关能力后,可以在灾难发生时,发挥自己的作用。

    这次灾难学习,有很多理念都不清楚,以前只知道专科化、分诊,没想到在灾难来临时,需要去专科化,逆向分诊才能达到最大化的救护。当灾难来临时,如果没学习这门课,我们可能只想过怎么去治疗重病,怎么去急救,却没想到第一批到医院的往往是轻伤患者,而这些人也是不可忽视,他们会争抢医疗资源,而如何处理好这些患者也是这个灾难救援的关键之一,还有家属和媒体如何去应对,医疗资源不足,怎么办...... 当美国导师把这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时,我才知道关于灾难,我知道的太少,想的太简单,以为只要能够把一个人救活就行。其实在大灾面前,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太多,要在很短的时间内,最大化的利用现有的资源,去营救更多的人,在灾难救援中,不仅医生护士很重要,其他各个部门都很重要,通讯信息也尤为重要。在参加这个课程的时候,日本熊本发生了地震,在知乎上正好看到一篇文章对日本这次灾难救援的评价,跟课程上美国导师讲的有些知识不谋而合,说明了这次灾难学习知识不是纸上谈兵,而是用数据和灾难救援实例总结出来的。

    美国导师的授课方式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,首先,在三个导师中,有一位华裔,她是我们与其他美国导师沟通的桥梁,她让我感觉到亲切,让我在课堂上不会因为自己的英语不好,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。其次,在他们的课件里,专门做了中文课件,不仅是感受到他们的用心,同时会减少因为要理解课件而导致的分神。还有,每天一次的tabletop,帮助我理解各个职位工作和要求,在一次又一次的tabletop中,我们也做得越来越好。在最后的演练中,我也很投入。

    虽然这次灾难学习,让我们都学到了很多,但就像熊教授讲的,这只是一个开始,我们需要不断完善。希望医院领导能解决在这次操练中,我们发现的问题,改善我们医院的信息系统。

    我觉得能参加这次学习很值得,虽然很累,但很有意思。关于灾难,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急救技能,在灾难救援中成为一个给力的护士。希望以后要能多多参加这种学习!

(文/急诊普内科 李雅男)